一家3口吃「清洗過的雞蛋」竟中毒!專家搖頭:雞蛋保存方式很重要

近日,中國瀋陽的一家三口,因為吃了炒雞蛋,竟然出現中毒情況。經過調查,這一家人中毒的原因是因為食用了變質雞蛋,而雞蛋變質的誘因是因為保存前被清洗過。經過實驗發現,清洗過外殼的雞蛋菌落比沒有清洗過的多出3到4倍。


Advertisements

一、雞蛋中毒的真相

許多人錯誤地認為是清洗雞蛋這一行為致使中毒,然而實際上,清洗本身並非罪魁禍首。真正的癥結在於清洗後未能妥善保存,從而使得細菌大量滋生,最終引發食物中毒。

1. 破壞蛋殼保護膜

雞蛋的外殼存在一層天然的膠質層(亦稱膠護膜),它能夠封閉蛋殼上的小孔,從而阻止沙門氏菌、金黃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侵入蛋內。一旦進行清洗,這層保護膜便會遭到破壞,細菌就極易通過小孔進入蛋內,進而導致雞蛋變質。中國農業科學院開展的一項實驗也證實了這一點:清洗後的雞蛋菌落總數相較於未清洗的高出3 - 4倍。


Advertisements

2. 細菌繁殖與變質

清洗後的雞蛋倘若未能徹底擦乾或者未及時食用,潮濕的環境會加速細菌的繁殖。沙門氏菌在蛋內大量繁衍後會產生毒素,食用後會引發急性胃腸炎,出現嘔吐、腹瀉、腹痛、發熱等癥狀。在瀋陽的案例中,雞蛋清洗後儲存了半個月,變質後最終導致中毒。

3. 化學殘留風險

若使用洗潔精、肥皂等清洗雞蛋,化學物質有可能滲入蛋內,進一步提升健康風險。


二、安全處理雞蛋的四個關鍵點1. 保存原則:不洗冷藏

避免反覆挪動:從冰箱取出雞蛋後應儘快食用,切勿再次放回冰箱,以免因冷熱交替致使水珠產生,從而滋生細菌。

2. 清洗時機:吃前清洗

烹飪前用流動水沖洗蛋殼,洗凈後應立即煮熟。短時間沖洗即可,長時間浸泡會增加水分滲透的風險。

3. 烹飪要求:充分加熱

Advertisements

文章未完,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

下一頁

1/2

Advertisements